“鋼琴王子” 李雲迪 的成長記

“肖邦國際鋼琴大賽”堪稱音樂界的奧運會。它是被國際音樂界認可的、世界上規格最高、演奏難度最大的比賽之一。其評委之挑剔與選拔之嚴格也表現在其寧缺勿濫的一面:在過去兩屆,其第一名都為空缺。 50年代的傅聰曾獲該賽第三名,2000年,我國深圳選手18歲的李云迪一舉摘取了15年來無人問津的金獎桂冠,也是華人首次獲得該大賽金牌,更是比賽開辦70多年來奪冠的最年輕的鋼琴家。世界的目光頓時聚焦在這位18歲的青年人身上。

鋼琴演奏家 劉詩昆 對 練習鋼琴的建議

劉詩昆雖年逾七旬,但其出色的鋼琴技藝、超凡脫俗的舉止,使其成為深受觀眾特別是學鋼琴的孩子的喜愛。近年來,劉詩昆頻頻在國內各地舉辦音樂會,並就鋼琴教育闡述自己的觀點。

音樂家也有職業病──重複性勞損

年輕音樂家常常被告知要多練習,琴藝才會精湛,可是每天不斷練習好幾個小時可能會造成長久的疼痛,甚至縮短演奏生涯。 現今許多工作都需要長期使用電腦,使得重複性勞損(repetitive strain injury,簡稱RSI)和腕隧道症候群(carpal tunnel syndrome)成為常見的現象,不過音樂家自古以來早就為這這種病症所苦。「重複性勞損」是一個相當廣義的詞彙,包含各種手部長期重複動作後產生的症狀,其中腕隧道症候群是專業音樂家最常遇到的狀況。

風靡三百年 ── 偉大的鋼琴

鋼琴從1709年在意大利問世算起經歷了三個時代的變遷,即古鋼琴,維多利亞和現代鋼琴。它們各自經過了百年歷史的演變期。幾百年來它被不斷地整容。於是展示在我們眼前的鋼琴時而平躺,時而又豎立起來,時而長方形,時而又變成翼形。它還曾和寫字檯,床,甚至縫紉機組合到了一起。在起初折騰了100多年後,它才算基本定了型。鋼琴真是一個不肯過氣的明星。不論是華貴、莊嚴的巴洛克風格;還是雄偉、奇拔的古典主義;不論是奔放,突顯個性的浪漫之聲;還是摒棄傳統,追求光與色彩印象派潮流,鋼琴全部勝任。

始終如一, 鋼琴音頻三百年未變

鋼琴問世距今已將近三百年,製造工藝的進步是否讓聲音變得更純淨優美?美國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物理學教授喬丹諾(Nicholas Giordano)的研究顯示,儘管三百年來所使用的琴弦材質不斷進步,但十七世紀的鋼琴與今日鋼琴所發出的音頻基本上是一樣的。

鋼琴傳入中國的歷史概述

有關鋼琴的歷史,一般認為是由 Harpsichord(大鍵琴)及 Clavichord(翼琴)演變而來。最早近似大鍵琴的樂器記錄是由十四世紀開始;而對於翼琴的起源,一般認為應是從一弦琴(Monochord)發展而來;現代鋼琴的誕生則是由義大利一位樂器製作家巴度羅密歐‧克里斯多弗里(Bartolommeo‧Cristofori,1655─1730)在佛羅倫斯完成,完整的原名是Piano e Forte,即「可強亦可弱的大鍵琴」(註1),之後再經德國人的改良而盛行於當時的歐洲。

1 9 10 11 12 13 14 1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