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家 Martha Argerich: 曾非常討厭鋼琴

瑪塔·阿格麗希(Martha Argerich,1941-)個性很強,歷來我行我素,在國外臨場拒演和不接受媒體採訪的情況時有發生。此次採訪時間雖短,但 阿格麗希 能破例接受采訪,願意回答問題,就已經是一個奇蹟了。
瑪塔·阿格麗希 是當今國際樂壇的一位曠世奇才,在當代眾多的鋼琴家中最受矚目,被譽為“女大祭司”。阿格麗希 的演奏華麗輝煌,熱情奔放的宏大氣勢和桀驁不馴的個性氣質,使她在世界鋼琴舞台上獨樹一幟。

阿格麗希 1941年出生於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幼年就表現出超人的音樂天賦。五歲時師從鋼琴家斯卡拉穆扎。經過老師悉心的指導,進步飛快。八歲時即登台演奏莫扎特的《D小調第二十鋼琴協奏曲》和貝多芬的《C大調第一鋼琴協奏曲》,被譽為“鋼琴神童”。
然而,由於老師對於這樣一位天才琴童教導乏術,枯燥的重複練習,使年幼的 阿格麗希 對學習鋼琴產生了強烈的厭惡情緒,並千方百計逃避上鋼琴課。 14歲時,由於舉家遷居維也納,阿格麗希 有機會能在當代著名的鋼琴家古爾達的門下繼續學習。在古爾達靈活的、善於鼓勵啟發式的教學方法指導下,阿格麗希重新煥發出對鋼琴演奏的興趣和熱情,同時也因此形成了她日後開放的、有獨立見解的與狂放不羈的演奏風格。
16歲時,阿格麗希 在三週之內以技壓群雄之勢,連續獲得兩個國際重要鋼琴比賽(布索尼與日內瓦)的頭獎,成為傳奇。此後,她又隨世界著名鋼琴家瑪加洛夫等人學習,特別是1960年開始的與米凱朗基利和阿什肯納吉的深造,對於她後來演奏拉威爾、拉赫瑪尼諾夫、李斯特、柴可夫斯基的作品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1965年,阿格麗希 參加第七屆國際肖邦鋼琴比賽。阿格麗希在比賽進行中還沒有彈奏完第一首規定曲目,所有在場的評委就心照不宣地互相交換了會意的眼神――此時大家都明白,不用再考慮誰該是這次比賽的第一名了,以後的工作該是忙著定出誰是第二名。此次 阿格麗希 以技驚四座的演奏摘取了第一名桂冠。國際肖邦大賽的奪冠,不僅再一次證實了 阿格麗希 擁有超人的音樂天賦與絢麗的演奏技巧,同時也為 阿格麗希 走向世界樂壇打開了通路、奠定了基礎。
阿格麗希 以她特有的音樂風采征服了世界,被公認為當今最偉大和最有影響力的鋼琴演奏大師之一。

作者:人們都說您是一位天才鋼琴家,但很少有人了解您為此付出的艱辛,您能否談談有關這方面的情況?
阿格麗希:我三歲以前就開始學琴,那時我每天練得不多,有時是一個小時,有時是一個半小時​​。 15歲以前我一直就沒有過星期天,直到15歲以後這種狀況才略有改變。
我有一位非常好的老師,雖然他對我很嚴厲,但我今天的技術基礎卻都是在他教我時打下的。我是付出過很多努力,也有過許多艱辛,可那是在早年的時候。
現在就不同了,現在我很少練琴,但有時仍然會付出努力,當然這是在需要的時候,因為並不是所有的手指都需要你做出同樣的努力。

作者:作為一位成功的鋼琴家,您認為什麼是最重要的,譬如音樂?技術?先天的才智?還是後天的努力?
阿格麗希:要想成功,要想把音樂演奏得完美,一個演奏家首先必須熱愛音樂,非常喜歡音樂,要感覺和音樂在一起是一種幸福與享受。否則在演奏時就根本無法投入,這樣聽眾自然也就不會滿意。
這里當然存在著一個天分問題,有的人可能缺少些天分,但沒關係,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獲得補償,前提是你必須熱愛音樂,因為在這個前提下,音樂可以為你打開另一個世界的門。
當然成為一名成功的鋼琴家,由許多綜合性因素決定,並不只是單一的因素在起作用。當然聲音也很重要,因為聲音是音樂里最本質的東西,沒有了聲音也就沒有了音樂。但是有些聲音要想發出來的話就需要技巧,有時你演奏的樂器可能還會發出非常難聽的聲音。

作者:據傳說在您小的時候,您的父母想讓您長大以後成為一名畫家,後來因為有一個會彈鋼琴的小女孩說你這也不會,那也不會,使你的自尊心受到了損傷,因而您才決心要超過她,於是便學習鋼琴並且立志一定要比她彈得好,是這樣的嗎?
阿格麗希:(笑)不,不,事情不是這樣的。那時我還在幼兒園,只有兩歲零八個月,我是全幼兒園年齡最小的小孩。我算是早熟的,很小的我就能說話並且說得很好。
有一個小朋友跟我非常要好,但他是個男孩,而並非像傳說中那樣是個女孩,他總是告訴我不能做這個不能做那個,因為我太小了。因為我太小了所以我不能跑,於是我就跑給他看。他說我太小了不能爬,我也爬給他看。當然他並沒有告訴過我不許去彈鋼琴,因為他自己也不會。我當時彈鋼琴純粹是無意識的。有一天我站在鋼琴旁,用手試著去彈,我用一個手指頭隨便按了幾個音符,便已經很成調了,我是憑聽覺學來的,因此幼兒園的老師非常吃驚,他們把我的父母叫來,希望家長能對我進行特別的培養。
最初教我學琴的是一位女教師,她的方法很獨特,她教大約15到20個孩子,這些孩子都是憑聽覺來學習的,並且不用樂譜。我就是這樣走上鋼琴之路的。你所說的故事有一部分是正確的,有一部分是不正確的(笑)。

作者:您曾受教於20世紀許多著名鋼琴家,如斯卡拉穆扎、古爾達、米凱朗基利、瑪加洛夫等,請談談其中哪些人對您一生的音樂事業影響最大?
阿格麗希:對我來說,與弗里德里希・古爾達在一起學琴的日子是一段非常美好的經歷。當時我13歲,非常羨慕他,非常崇拜他。我九歲的時候就在阿根廷聽過他的音樂會,當然,那時他也很年輕。
我是他在維也納唯一的一名學生,所以我特別高興。古爾達非常具有想像力,他是我見過的最有才能的人之一。我跟他學了許多德彪西和拉威爾的作品,當然也有巴赫的音樂。我們上課很有意思,他習慣於把課堂上的彈奏用錄音機錄下來,然後要我和他一起回放重聽並提出自我批評,這樣便培養了我傾聽自己彈奏音樂的意識與習慣。
我跟他大概一共學了只有兩年左右的時間,這段時間對我一生來說,卻是非常重要的經歷,而且我想,我們兩人在性格方面也有許多相像之處。
除古爾達之外,還有對我影響較大的老師,比如我的第一位正式老師格拉穆特,他對我來說也很重要,但我卻從沒崇拜過他,因為我從沒聽過他彈琴,他自己也並不彈琴。
還有 尼基塔・瑪加洛夫,他已經去世了,我非常愛他。在瑪加洛夫生前曾經有人問他,你都教會阿格里奇一些什麼東西哪?他說:“啊,她已經什麼都會了,我現在只是擔心她會取消音樂會的演出合同(笑) 。”
當然還有米凱朗基利大師,他也是一位非常傑出的藝術家,但是在一年半的時間裡我只跟他上過四堂課。還有一個人對我的影響很大,她就是 斯蒂芬・阿什肯納吉,她對我的幫助非常大,當年要是沒有她對我的關心,恐怕現在我早已不彈鋼琴了。那是1965年肖邦鋼琴比賽之前,因為生孩子的原因,我已經有近三年的時間沒有練琴了,自從離開米凱朗基利到紐約後,我整天除了看電視之外什麼也不做。
許多朋友都來勸我,這其中也包括傅聰,但我就是什麼都不想做。後來我遇到了 阿什肯納吉夫人,她是一個非凡的人,我被她的熱情感動,她就像太陽一樣,使我對未來開始充滿力量。隨後我便每天去到她家裡練琴,剛開始練琴時我彈得很糟糕,錯音一大堆,連我自己都有些失望。
那時我常想,瑪莎你怎麼了,你已經不是鋼琴家了,現在不如趁年輕還懂得幾種語言趕快去找個秘書工作掙錢糊口算了。就在這種情況下,阿什肯納吉夫人仍不斷地鼓勵我,最後我還是堅持練了下去。沒過多久我參加了第七屆國際肖邦比賽並獲得了大獎,假如當時沒有她,也許今天我早就改行去做別的了(笑)。

作者:許多鋼琴家年輕時彈琴充滿激情,而年長之後則變得內省,從您最近錄製的不論是肖邦、李斯特的作品還是柴科夫斯基的協奏曲來看,這些錄音都遠比您年輕時的演奏更狂放、更有氣勢,您在詮釋這些作品時是基於一種什麼考慮?
阿格麗希:(微笑反問道)你是說現在比以前更狂放了嗎?
作者:是的。
阿格麗希:那我就拿柴可夫斯基來舉例吧。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鋼琴協奏曲》我最近一次錄音,是在四五年前同阿巴多的合作,再往前就是我的第一次錄音了,那是在1970年代與迪圖瓦的合作,所以當然就會有些不一樣。
最近的錄音因為是與阿巴多合作,所以感覺就顯得比較複雜,同樣一首作品你第一次錄和過幾年重新錄音肯定會不一樣。
三年前我曾和迪圖瓦一起到過中國,我知道過幾天他還將來中國,並在北京和上海演出,我們倆人都非常熱愛中國。
我非常喜歡中國人和北京人,將來有機會我還會再來中國,再來北京的!

鑑於 阿格麗希 剛剛演出完畢,怕過長的採訪會影響大師的休息,因此儘管還有許多問題要問,大師本人也興致盎然,但最後我還是決定起身告辭。當臨別和阿格里奇握手之時,我不禁想到這雙纖巧的手曾給世人帶來了多少優美的音樂和動人的旋律……

 

 

PS: 摘自《音樂家訪談錄》,新星出版社2009年3月版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