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學琴一兩年不想學了,怎麼辦呢?
首先,要分析一下原因:
1. 開始學琴的時候,是孩子想學琴還是家長想要孩子學琴,這點很重要。如果是孩子想學琴,家長就讓他學,孩子不想學琴了,家長就說:算了吧,不勉強他了,就由他不學了。這樣一來,就前功盡棄,前面的時間和金錢就白白浪費了。
如果是家長想要孩子學琴,那就要讓他堅持下去,大部分小朋友都是貪玩的,學怎麼東西都是三分鐘熱度,大人不管他,他學一段時間就不想學了。但是,大人讓他學,多數小朋友都能堅持學下去。
2. 有沒有固定上課和練琴時間。有些家長有空就帶孩子來上課或練琴,沒空就不來,這對孩子學琴影響很大,孩子會認為來不來都行,就不認真去學了。
所以,要有一個固定的學習時間,每週什麼時間上課,每天什麼時間練琴都要固定下來。就好像每天回學校、吃飯、做功課一樣,習慣成自然就好。
3. 學琴的目的是什麼?一般來說,是讓孩子學多點東西,開發一下大腦,培養音樂素質,或者以後考音樂學院等。最重要的是孩子學會了堅持和鍛煉了耐性。以後做什麼成什麼。
4. 是否到了樽頸?如果孩子上課不主動,練琴坐不住,面對鋼琴不積極,那麼基本上他就碰到了瓶頸。家長和老師一定要對其十分重視,建立良好的溝通,找出孩子學琴樽頸的原因,伴其順利度過。
總之,孩子能不能學下去,關鍵是家長有沒有讓孩子堅持。千萬不要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分輕易說放棄。除了浪費了金錢和時間成本,還糟蹋了孩子對學琴有的熱心,更有害的是,養成孩子容易拋棄的習氣,這樣對孩子今後的工作和學習都會有不良影響!
劉詩琨大師說過:“練琴哭著練跟笑著練出來的效果沒多大分別。”
當然,我們希望每一位學習鋼琴的孩子都能笑著去練琴。
下面來說一些要注意的問題,可以更好的幫助家長讓孩子繼續堅持下去:
一. 入門階段須培養堅持精神
幼兒的音樂教育半途而廢者不在少數,培養孩子持之以恆的毅力比學琴本身更有意義。我們認為入門階段的啟蒙教育尤為重要。這一階段對幼小的孩子來說,協助其形成習慣非常有必要,但不能過火,適可而止,否則引發孩子的逆反心理,對樂器產生反感,那將事與願違,適得其反了。
孩子在練習過程中,由於幼兒的天性特點,注意力的短暫性,要耐心引導適當娛樂。還要嚴格訓導,我們常常會同孩子說,不是你學不好而受罰,是因為不堅持。每當孩子不集中精神之時,我們總是鼓勵她“堅持到底就是勝利”;
二. 隨時抓住孩子的閃光點,給於適當目標和積極的鼓勵保持良好精神狀態
家長要隨時肯定幼兒每日、每階段的進步,努力尋找孩子的閃光點。切不可只把學琴作為一種單純的技能訓練,不然,幼兒演奏技能的提高與成人對他的期望之間的距離,永遠有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常此以往,會在幼兒心理上蒙上陰影,對他的自尊心、自信心都將造成極大的傷害,得不償失。
小孩在練習樂器時家長要分階段給於一定的目標,最好是激發孩子學琴興趣。實踐證明,孩子的精神狀態的好壞,決定了每天練琴的質量和效率;
三. 培養自習自研能力,提高成功感和學習興趣
引導孩子一定程度地去研究和感知樂器本身,以及以幼兒的視角理解樂理知識,鼓勵和引導孩子研究自身喜歡的樂曲,每天練琴時,都以欣賞的態度,儘管孩子的琴技還較幼嫩,但還因該由衷地去欣賞從孩子手上流出的稚幻的音樂。
自孩子學琴,我們創造一些音樂環境,如聽看音樂會和音樂碟片,潛移默化之中熏陶孩子,增加音樂感覺,在音樂的節奏和旋律中提升學習興趣。
四. 開發智力與非智力因素,啟迪思維
幼兒初學琴更多是靠模仿和感覺,而不是靠思維領悟,這是由於他們有限的理解力決定的,教師、家長、幼兒之間不斷的信息交流與反饋,可以增強幼兒的語言理解力,並把一些無意識的模仿行為變成有意識的思維過程。
另外,人們常說:心靈手巧、手巧心靈。心速的快慢是一個人智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一個人的反應的靈敏度與思維的流暢性,對一個人的生活、學習的效率與質量都有影響。孩子學習樂器後,做事的效率變高了,自信心增強了。
<網絡轉載>
Leave a Reply